無人駕駛汽車:揭秘黑科技背后的愛恨與生意

2015-12-15 16:49 出處:其他 作者: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:lijunhai

  車型為MAZDA6的Uber司機正沿G7高速公路送記者去西二旗。再過一會兒,百度將在那里成立他們的自動駕駛事業(yè)部。在即將到目的地的時候,新浪科技問留著時尚小辮的司機:“前幾天百度無人車就是在這條路上路測的,你有關注么?”司機沉默了兩秒鐘,回答道:反正沒人反應靈敏。

示圖

  大眾的想象

  Uber司機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對于無人車的想象。在百度無人車路測完成的當天,微博上的評論有:霧霾天會瞎、交通信號燈怎么解決、國內看不清虛實線如何上路、遇到碰瓷誰賠、國內開車素質低、中國式過馬路怎么辦,以及無照無人駕駛交警怎么不管?

  關于無人車的評論并不令人意外,在汽車被發(fā)明以來,司機的存在早已深入人心。如果告訴你高速行使的汽車里不需要駕駛員,多半會讓人聯(lián)想到那些騎單車“雙手放龍頭”的場景。開車的情景是這樣的:如果問在新浪上班的劉飛飛每天如何將車開到公司,他會告訴你:啟動、開車上四環(huán)、變道超車、紅燈前剎車停下、最后拐彎進地庫停車。

  開車需要用到眼睛、耳朵、手腳和大腦。如果沒有了這些人才有的感官,所謂的無人車和背后的人工智能,顯得遙遠而不可靠。實際上,無人車出現(xiàn)的根本原因不就是對人本身的不信任么?人極度不標準,經驗不同、反應各異,而且會累、會醉、會走神……一旦交給機器,就會克服這些人性的弱點,但真的能把一切交給機器么?

  自主駕駛和無人車邏輯

  傳統(tǒng)車廠的解決方案是輔助駕駛。根本邏輯上,認為機器和電腦程序只是人的輔助。但崇尚技術解決一切的互聯(lián)網公司們覺得,如果把駕駛安全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——人,去掉。那駕駛安全這件事就會變得有序而可控制。

  沒有了人,機器憑什么像人一樣駕駛?答案是一個咖啡罐大小的360°旋轉雷達、一個攝像機、GPS系統(tǒng)和遍布車身的傳感器。這些東西分別代替了人的眼睛、耳朵和反應神經,當然,最重要的東西是隱而不宣的大腦——電腦和云計算。

  目前,無論是已經研發(fā)多年,跑完了80多萬公里無事故路測的Google,還是在五環(huán)路上最高時速達到100公里、并宣稱3年商用5年量產的百度,無人車技術并無不同之處。區(qū)別于其他互聯(lián)網公司,以搜索起家的兩家技術公司,在地圖、大數(shù)據(jù)、機器識別和機器學習方面天然占優(yōu)。

  在谷歌的無人車研發(fā)之前,此項技術一直被寄希望率先應用于軍方。在危險四伏的戰(zhàn)場,美國軍方希望用無人車降低成本、減少傷亡。于是美國以研究為名舉辦的DARPA無人車比賽上,塞巴斯蒂安-特龍脫穎而出囊獲冠軍,由此特龍也被Google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拉里-佩奇看中,被后者招致麾下,負責Google無人車項目。

  事實上,到目前為止,Google不僅完成了80萬公里的的無事故路測,還已經讓改裝普瑞斯的階段成為了過去時,如今,他們已研發(fā)出了自己的雙門Google無人車——不僅不需要司機,還去掉了方向盤和剎車。Google另一外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謝爾蓋-布林甚至這樣描繪未來無人車場景:希望它可以盡可能地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,只要手機輸入地址,按一下按鈕,就能把用戶送到目的地。

  百度自主駕駛事業(yè)部總經理王勁同樣有布林一樣的愿望。在事業(yè)部成立的發(fā)布會上,這位百度無人車的首席乘客表示:“以后你要去上海就可以雇一輛自動駕駛汽車,你可以在里面睡覺,當然這是在安全性提高到一定程度。臥鋪型的轎車非常喜歡,希望我能夠很快擁有一輛。”

  不過,在如何評價Google無人車的問題上,王勁談到了Google的先發(fā)優(yōu)勢:“想比起Google,百度無人車正式起步才兩年,而且路測里程上,Google也占有絕對優(yōu)勢,畢竟路測里程越長,就證明無人車對于各種場景的感知和學習越豐富。”然而,王勁認為無人車發(fā)展更重要的一方面在政策和國家層面:“無人車發(fā)展上,其實技術來講,我們個Google處于一個梯隊。但比起Google,百度在政策上能夠獲得的支持會大很多,全世界沒有哪個政府比中國政府有更高效的決策力和更強的執(zhí)行力,最重要的是,政府主管上發(fā)展無人車的意愿很強。”

示圖

  無人車痛點

  王勁所言或正是Google無人車當前發(fā)展的痛點所在。就在百度無人車宣布完成首次路測的第三天,Google就在英國傳來和英國政府談判推廣無人車的消息。對于無人車這樣的新事物,可能引起的生態(tài)反應,是各國政策和法律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。

  不過另一方面,無人車在政策上的認可需要取決于市場和用戶認可,如最開始所說,目前大眾對于無人車的認知,很大程度上出于不明就里的想象。王勁就自曝說,在說服自己86歲的父親相信無人車要比有司機的車更安全。此外,他還告訴記者自己首次乘時的感受:“一開始僅僅抓住拉手,但出發(fā)一段之后就放松了。當我完成測試,百度的高管們紛紛要求乘車測試。”

  所以在制定出“3年商用5年量產”的戰(zhàn)略時,百度方面的考慮主要是用于“試乘”而不是“售賣”。雖然王勁表示三年內成本一定會下降到可控制的程度,但就目前而言,光百度無人車上用于路測的LIDAR旋轉雷達,售價就高達70萬元。

  百度方面的思路是先找10座合作城市,并將無人車在10座城市用于公共交通運營試乘,以教育市場。其實這和Google的方式如出一轍,在測試車的安全性能基本得到保障后,Google就已經在開放日邀請媒體試駕,而現(xiàn)在,又積極尋求應該政府政策支持。

  不過,無論是Google還百度,關于無人車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懸而未決。從本質上來說,無人車就是一個帶輪子的機器人,如何處理人與這個特殊機器人的關系,成為最根本的機器倫理道德問題。“如果無人車不得已要沖向行人,在1個行人和5個行人之間,如何做出抉擇?最后的責任該由誰來承擔?”這樣提問的背后不僅是道德問題,還是一系列經濟和商業(yè)倫理的問題,舉例來說,上千年歷史的保險業(yè)可能會因為無人車的出現(xiàn)而改變。

  此外,令人關注的還有云端安全問題——一旦遭到黑客攻擊,那無人車殺人就比劫持飛機和扣動扳機簡單太多。雖然百度自主駕駛事業(yè)部總經理王勁表示,安全會是最重要的,但是大家都知道,這并非是一個絕對且令人放心的說辭。

  巨大的商業(yè)價值

  即便如此,在百度和Google,甚至更多蠢蠢欲動的廠商看來,無人車已是一個提上議程的商業(yè)計劃。在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的當下,無人車所展現(xiàn)出的商業(yè)價值和社會價值令人驚嘆。

  在介紹為何成立自主駕駛事業(yè)部時,王勁開門見山說到了三個大趨勢:一是以電力作為新能源的車將成為大趨勢;二是智能化的車將越來越得到普及,帶輪子的電腦將在交通中發(fā)揮更多的作用;最關鍵的一點是,在共享經濟所向披靡的今天,一旦無人車方案大規(guī)模實現(xiàn),那將意味著沒有停下來的車、也不再有私家車……

  王勁開玩笑說:“你們如果有出租車、駕校甚至專車司機的朋友,或有意向想選擇這些方向作為職業(yè)的朋友,那趕緊勸他們轉行吧。”

  臺下一片笑聲,但方興未艾的專車司機們,真的會在未來幾年里被無人車干掉了嘛?

相關閱讀:

手機、銀行卡、身份證同時丟失 預防存款被盜有新招

//m.uoru.cn/app/732/7326403.html

IFR主席:關于機器人你不知道的10個事件

//m.uoru.cn/app/732/7326400.html

這個你或許不知:科學證明越玩手機會讓你心情越差

//m.uoru.cn/app/732/7326340.html

 

手機論壇帖子排行

最高點擊 最高回復 最新
最新資訊離線隨時看 聊天吐槽贏獎品
文章頁底部微信二維碼